在高中课标中,对于教学评一体化是这样描述的: 这里的“评”是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方方面面的检验,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以前采用的评价,很少有促学的作用,因为它发生在学和教之后。以评促教则发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这里的“评”是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方方面面的检验,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以前采用的评价,很少有促学的作用,因为它发生在学和教之后。以评促教则发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和学一体化,才能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终端用户的对接落下去。 (2)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的挑战 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
背景: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1)课程:从理念到实施的转化 课程从理念到实施,会经过一系列的转化。首先课程是从国家制定的政策开始,政策制定好形成政策文件,就进入到把政策转化为课程文件的阶段,即课程标准的研制,经过研制的过程,之后就是课程标准颁布的阶段。 当课程标准颁布后,就进入到为课程实施做准...
大单元设计,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结构化,操作精髓是“课程生本化开发”,需要把教材单元变成能够引领学生学习的课程,即有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成果、反思的学习载体,两个组成部分: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规划强调整体性,课时教学设计...
分享 |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因在于确保教育理念从政策文件到课堂实践的顺利转化,以及从宏观概念到具体行动的精准对接。这一过程涉及从课程理念到实施的六大关键方面。一、背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了...
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对老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有监控和评价措施,以实现及教学的实际指导。 2.要体现出课程要素之间的紧密的逻辑关联。
不论课标写得多好,教材编得再好,都无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只有通过教师这个转化剂或中介,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和能量。因此,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确保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
[图片][图片]分享 |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图片]本文约6300字,阅读需16分钟新课程背景下,为什么要强调教学评一体化?本文整理自王蔷教授的主题讲座,她从六大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做了解读和说明:1)课程...
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对老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有监控和评价措施,以实现及教学的实际指导。 2.要体现出课程要素之间的紧密的逻辑关联。
三是深度学习的三个学习载体: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原则和结构化思维教学。素养也好,新课标也好,没有有效的教学载体是难以落地的。 大单元设计,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结构化,操作精髓是“课程生本化开发”,需要把教材单元变成能够引领学生学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