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刘颖经常听到有学生说,“我没有天赋”,但在她看来,其实很多事情坚持才是最重要的,天赋倒反而没有那么关键。“所以我希望他们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设一个限制,觉得说我不可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不要给人生设限,勇敢地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2013年,29岁的刘颖成为了北大的博导,2019...
北大刘颖教授谈2024诺奖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7日,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昆因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奖。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颖教授,曾在加里·鲁夫昆的实验室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与加里共事的经历让刘颖受益良多,也激励...
“当我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发现这个研究太难了。有太多的因素可以控制和影响衰老,对它的理解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距离刘颖在北大成立课题组已过去10年,在这10年中,刘颖课题组并没有去关注衰老本身,而是选择了一些更前置、也更基础的研究。“细胞是构成每个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只有我们理解了细胞内发生了什...
刘颖教授,1984年生,陕西米脂人,29岁学成归国加入北大,35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7岁成为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已经在《Science》《Nature》《Cell》等顶尖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刘颖因此也 - 小王师兄🇨🇳于20240218发布在抖音,
#北大科研#【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刘颖课题组揭示SAR1B感知细胞内亮氨酸浓度调控mTORC1活性】近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刘颖教授课题组研究报道了亮氨酸受体蛋白SAR1B对mTORC1的调控机制及其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建立裸鼠肺内原位瘤模型,证明SAR1B通过抑制mTORC1活性,在肺癌发生中扮...
刘颖,1984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刘颖于2006年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毕业,同年赴美国留学;2011年获得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回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工作,历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