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7年,宋太宗派出8名内侍,带着敕书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北宋时期,与中国通过海上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这反映出北宋()8.987年,宋太宗派出8名内侍,带着敕书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北宋时期,与中国通过...
987年,宋太宗派出8名内侍,带着敕书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北宋时期,与中国通过海上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这反映出北宋( ) A. 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B. 改变了传统经济政策 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自耕农经济地位下降 相关知识点: ...
987年,宋太宗派出8名内侍,带着敕书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北宋时期,与中国通过海上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这反映出北宋( ) A. 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B. 改变了传统经济政策 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自耕农经济地位下降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的对外关系大都通过海路。宋代发展海外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贸易。北宋初期,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分四路“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
(1)由“宋代对外关系大都通过海路”得出以海路为主;由“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分四路‘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宋代在京城设置‘権署’,作为中央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得出政府重视具有政治属性,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由“北宋仁宗时期,市舶收入已达五万贯,英宗时更增至六十三万贯”得出对外贸易收入可观。(2)由材料...
材料一 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当时大型远洋海船贸易范围已拓展至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欧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对来到中国的外商,宋廷照顾得很周到,使其能安心往来贸易。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
“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是较为主动的;允许外商居住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则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是开明的;对未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和私自与外商贸易者予以惩罚,说明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第(2)问,其形成原因要多方面分析,例如,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是经济原因,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因为连年战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船舶众多的商人,中央政府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墙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居住”于“蕃坊”,并允许外商与中国女子...
宋太宗曾派内侍8人,带着国书、礼物和丝绸,分四批出使海外各国,每批使者还带有三封未填国名的诏书,准备在所到之地了解清楚再添写递交。遣使目的在于“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 A. 海外贸易的重要性增强 B. 商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C. 统治者对世界缺乏了解 D. ...
【答案】(1)关于特点:依据材料“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阳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较为主动: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外商来华贸易;政策开明:允许外商居住且通婚;严格控制:设置专门机构,且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