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三年,在晁错的反复劝说下,汉景帝终于拍板,全面推行晁错的《削藩策》了。晁错的《削藩策》主要就是要削减诸侯封地、剪掉诸侯的羽翼,让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这一下可算是惹了众怒,于是引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爆发之后,直接让自小在温室之中长大的汉景帝蒙圈了,到处找人问策。 晁错当时建议...
不久后,一名叫邓公的校尉在平定叛乱后归来,他对汉景帝说:“那些诸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幌子造反,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的借口而已,这种幌子想找就能找到,就算您不杀晁错,他们也会造反。然而您刚刚接受了晁错的建议,就因为诸侯造反把他给杀了,这恐怕会让以后的人不敢再向您进言了。”此时,汉景帝不胜唏...
晁错再次向汉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削楚王的东海郡、赵王的常山郡、削胶西王六个县。 在这种情况下,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
其中,他推行的“削藩策”与其老师晁错密不可分,成功削了诸侯的封地,但他老师的结局却让人感慨。 晁错,今河南禹州人,汉高祖七年出生。年少时,他曾跟随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到了汉文帝时期,因他善文被任命为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的人时,晁错被选中,前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 晁错学...
晁错提出的削藩策有30章之多,诸侯们都反对并痛恨他。晁错的父亲得知后从老家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继位,你执掌政权,要削弱诸侯,使皇帝和诸侯骨肉亲情疏远,诸侯都议论和怨恨你,你图什么呢?”晁错说:“削藩本就是应该做的,不做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父亲说:“这样下去,刘...
西汉的历史有一个重要的重要的转折点就是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那么一旦提及七国之乱就不可避免地提及一个历史人——晁错。在西汉文帝、景帝这个时期,晁错的历史使命十分重要,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时期他与“削藩策”密切地挂上了钩,但是对于晁错之前的历史故事我们往往知道的很少,为了详细地了解一下晁错的认识轨迹和晁错...
晁错的性格反映在“削藩”一事上,必然会暴露出很大的缺陷,太过急于求成,恨不得一下把天下的藩王全部收拾掉。所以,《削藩策》刚开始施行,七个诸侯国想都不想立刻与朝廷对立起来。主父偃没有晁错学识渊博,但知识面要比晁错更广。他曾先后学过黄老学说、儒家、纵横家等几大学派,对待削藩的态度上也相对缓和...
景帝即位后,晁错先是被提拔为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的官员),主导了朝廷多项政令的颁布和实行;后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成为景帝最为信赖的臣子。公元前155年,晁错上疏《削藩策》,建议利用诸侯的过错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而且针对吴国的削藩举措宜早不宜迟,否则后患无穷。
改革者大多没有好下场,最著名的商鞅便是如此,而晁错首先承受的不幸便是父亲的死讯。对于父亲的告诫,混迹于庙堂的晁错自然清楚,但在晁错的心中,为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他不惧牺牲,况且《削藩策》是一心为公,无半点私心,何来畏惧可言? 在晁错摩拳擦掌的同时,吴王刘濞也没有坐以待毙,加速了起事的步伐,另外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