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发生在东晋初年。西晋末年,经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国力削弱,西北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势力直达长江北岸,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祖逖决心光复中原,为国立功。“中流击楫”常被用来表示破釜沉舟恢复故国的决心。词中毛泽东表明了自己...
1、“中流击水”运用的典故是晋朝祖逖为收复中原,横渡长江时“中流击楫”的故事。(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中流击楫”常被...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典故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个典故可真是个经典啊,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不禁让我想起了人生的种种挑战。每当我们面临困难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个场景:一只小舟在滔滔江水中航行,浪花打来,恍若要把舟掀翻。可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奋力一击,绝不能被那波涛吓到!就像...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句是从《晋书·祖逖》中的“中流击楫”化来的.
典故——击楫中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下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典故——击楫中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上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推他做首领。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都是背井离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