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考查知识点:诗词默写 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 作者: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 注释: ①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董庭兰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
@古诗词别董大唐高适古诗意思 古诗词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意思为: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此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苦之景,表现了诗人...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
写出《别董大》(唐·高适)原文及其释义。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水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释义】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别董大》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这首诗是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所作,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因此被称为“董大”。当时的背景是两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高适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分别,用诗歌表达了...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④, 天下谁人不识君⑤。 注释: ①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②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曛:日光昏暗。 ④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⑤君:你,指董大。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③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④前路无知己⑤,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暗淡无光。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⑤知己:知心的朋友。⑥谁人:哪个人。
作品原文别董大1千里黄云白日曛2,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 词句注释1董大:名不详。或以为指董庭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词译文每天十分钟·学会一首古诗 漫天的风沙,把天上的云都染成了黄色,太阳被这一望无际的黄云笼罩着显得昏昏沉沉。凛冽的北风卷着纷飞的雪花,把大雁吹向遥远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