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的百年历史,中国法学一直处在对西方法学知识体系的移植过程中,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仿苏”,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仿欧”,移植西方法律的目的都在于建构一套在数量与质量上皆可观的法律体系。彼时,虽然法学的研究内容不再是对传统中国的“礼”与法的关系的条分缕析,但还是停留在对“新制定的国家成文法...
将对历史上的法学问题分析,人为地划分为两条互相独立且平行的问题线条的做法,显然阻碍了法学研究的科学性步伐。如果不能认识这种人为划分所带来的弊端,任由其问题线条无限地延伸,将难以洞悉历史上的法学问题的本质。与“偏颇的”法律史叙事专注于借由史料发现问题、表达...
中国法人类学“权利”的概念内涵变迁及其机理展现了中国法学自主性发展道路的形成过程,其既符合中国传统法学与西方法学在交流互动中呈现的对话逻辑,又符合近代以来中国法学以本土经验为中心而展开的自主创新的制度逻辑,更凸显了当代中国法学与人类学围绕中国问题...
刘顺峰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 论文成果: 理论、方法和问题意识——法律人类学对中国法学的知识贡献 史料、技术与范式:迈向科学的中国法律史研究 法律人类学知识传统的建构——格拉克曼对法律概念与术语本体论问题的探究 从社会情境分析到扩展案例分析——格拉克曼法律人类学方法论思想研究...
作者:刘顺峰,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讲师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本文注释已略,感谢作者惠赐稿件! 内容提要 法律人类学在国内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法学做出了一定的知识贡献:法律多元理论拓宽了传统中国法学的知识领域;扩展案例分析法丰富了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局地性”的问题意识促进了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觉...
刘顺峰,男,汉族,1983年6月生,安徽庐江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近三年来主持的课题 1.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法律史人类学研究范式的建构》,在研。 2.2017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法人类学视域下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已结项。 3.2017年度国家民委研究基地一般项目:《武陵山区少数民族...
近百年来,包括法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还未完全摆脱以“消费”西方知识为主的时代,拿西方学术理论来检验中国问题的实质类型,继而再按照西方的理论框架来解决中国问题,是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常态,这种研究思路严重阻碍了我们发现中国问题的学术热情与责任担当。受西方法律人类学问题意识的启示,现今学界已有一些学者不再仅仅关注...
刘顺峰,男,汉族,1983年6月生,安徽庐江人,南开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博士后,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入选湖南师范大学“世承人才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为社科法学、法律人类学。学术论文 1.《法律人类学知识传统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