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宗教经卷产出的高峰时期.一方面,佛,道等正统宗教继续大量刊刻本教经卷;另一方面,当时盛行基层社会的一些名目繁多的民间宗教,如弘阳教,八卦教,斋教等也刻印了丰富的经卷,在民间广为流传.与此同时,明清时代是天主教入华传教的高潮时期,当时入华的各个天主教修会多采取"刊书传教"的策略,因此...
4.《益世报》在传教士中文报刊中地位之厘定 第十五章 关于传教士中文报刊的评价 一、传教士中文报刊评价的历史演变以及本书的基本评价指向 二、传教士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 1.从传播西教转向传播西学,最后回到起点——传播西教 2.对新闻报道的改进 3.报刊评论的发展 4.传教士中文报刊中的广告 5.提出报与刊...
吉德是英国伦敦会传教士,1824年前往马六甲学习中文,然后进行传教。1828年,担任英华书院院长。1829年,返回英国,任教伦敦大学,主讲中国文学。所刊载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宗教、科技、道德、历史等。该刊曾连载麦都思的《东西史记和合》(Comparative Chronology),使读者对《圣经》中的西方古史发展有一定了解。《天下新闻》...
6.1864年,清政府刊印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 《万国公法》 。奕诉上奏说 “该外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 。由此可知,奕诉 …】 A.反对外文报纸在华出版 B.具有盲目排外思想 C.意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 D.倾向于向西方学习7.观察表格中列举的内容,其重要意义在于文章《法俄...
1864年,清政府刊印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李鸿章说:(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种种非分要求,“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材料表明 A. 西方列强借助国际法侵害中国权益 B. 地方督抚权力扩大干预朝廷决策 C. ...
在明清之际,利玛窦等耶稣会士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出了一种借助书籍在中国传教的方法,即'书籍传教'。这是一种适应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传教新方法,其特点是融间接传...
新华正版全新 正规发票 多仓就近发货 85%城市次日送达!团购优惠咨询:13284178503 作者:赵晓兰,吴潮 著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64.94 定价 ¥98.00 配送至 北京 至 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一般来讲,传教士一词在中国近现代史默认指的是基督教的传教士,再具体一点就是说是通常是指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传教人员。几乎人人都知道近现代传教士进入中国是始于天主教的传教士,而在《报刊史》一书中只有第十一章(天主教报刊)这一章节涉及到天主教部分。看完目录之后就想发问,作者是漏了什么呢?还是...
2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良翻译的《外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 A. 政府向西方国家学习依法治国 B. 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外交 C. 法律制度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 D. 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