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2015~2016年北京大学开设的混合式课程为例 2017 - 王胜清,冯雪松 - 《现代教育技术》 - 被引量: 2 收藏相关文章 慕课问道:将教学视频转型为慕课的尝试 2016 - 冯雪松,于青青,李晓明 - 《开放学习研究》 - 被引量: 2 收藏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效...
2015年9月24日,公益计划第一站在清华大学正式启动,场面隆重而热烈。随后,冯雪松分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海内外30多所高校巡讲。他恪守“业余时间、自掏腰包、不收讲课费”的原则,以讲座、展演、交流的形式,与青年学子们分享小方的传奇经历,讲述小方消...
倡建方大曾纪念室、方大曾研究中心,发起“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曾走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近40所高校演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媒体称为引发“方大曾现象”的人。 2015年5月25日,中国记协组织召开“冯雪松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座谈会”,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缅怀方大...
2015年2月17日下午,冯雪松在《大公报》北京分社总编辑孙志女士的引荐下拜访了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方汉奇教授,没想到初次见面方教授就对其慷慨赞誉,直言“你做了一件大好事!”冯雪松回忆道,“方老师说,当时许多文字记者并不具备摄影条件,方大曾绝对是第一人,他希望有一天把‘方大曾’修订进《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为...
中国记协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通过总结冯雪松历经连续多年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的经验体会,追忆“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探讨当代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骏马奖评委会在授奖辞中写道:“在《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寻找旅程》中,卢沟桥事变中第一位到达现场、...
为什么在范长江故居(纪念馆)举行“《解读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阅读笔记》首发仪式”,缘于冯雪松2016年4月15日拜访新闻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总顾问、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对范长江和方大曾的评价:“方大曾和范长江双峰并峙,二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吕艺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学习技能很强,但精神层面有缺失。吕艺希望新闻专业的大学生能从方大曾、冯雪松的故事中感受到新老两代新闻人对新闻传播职业的坚守和对新闻传播理想的坚持。 “冯雪松和方大曾虽然来自于两个不同时代,但怀有同样高尚的精神,走出了各自非凡的人生之路。新...
为什么在范长江故居(纪念馆)举行“《解读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阅读笔记》首发仪式”,缘于冯雪松2016年4月15日拜访新闻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总顾问、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对范长江和方大曾的评价:“方大曾和范长江双峰并峙,二水...
为什么在范长江故居(纪念馆)举行“《解读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阅读笔记》首发仪式”,缘于冯雪松2016年4月15日拜访新闻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总顾问、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博士生导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对范长江和方大曾的评价:“方大曾和范长江双峰并峙,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