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刺 军刺、又称刺刀、枪刺,是装于单兵长管枪械(如步枪、冲锋枪)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刺刀由刀体和刀柄两部分构成。按形状分为片形(刀形或剑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两种。按与步枪连接方式又分为能从枪上取下装入刀鞘携行的分离式和铰接于枪侧的折叠式两种。
不同于棱形刺刀,刀/剑形刺刀普遍配备了“刃”。这些刃的设计各有差异,例如德国M1888刺刀上下两侧均设有刃,而捷克VZ24刺刀则仅在一侧上方设有“上挑刃”。大多数刺刀的刀身全长均开有刃,但日本晚期的30年式刺刀仅前半部开刃,称为“半刃”。美国刺刀则多采用一侧全长开刃、另一侧开半刃的设计,旨在提升...
但是81式刺刀是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设计的,81步枪都不知道能用几年,一把刺刀上枪能拼刺,下枪能当匕首就够了。81军刺全长34厘米,刀锋长22厘米,刀柄长12厘米,刃厚0.5厘米,刃宽2.8厘米,全重220克。刀体材质为440优质不锈钢,硬度58HRC,刚性好,拼刺时不易弯曲,表面镀铬,防锈防腐蚀也增硬度、锋利度...
第一种:53式刺刀 它被使用在53式步骑枪,新中国成立我国第一款军刺,这一把军刺很多老兵再熟悉不过,跟抗战时八一式马步枪的军刺不同的是,采用向右折叠的方式,而八一式是向下折叠,刃长31厘米,全长38厘米,采用合金钢材质制造,有一定的锋利程度。第二种:56式三棱军刺 它是56式步枪最早的刺刀,也是53式军刺...
53式军刺仿制于莫辛-纳甘M1944步骑枪枪刺,其较长的刀身和令人敬畏三分的四道血槽非常符合那个时代中国军队提倡的“刺刀见红”精神,虽然53式四棱军刺钢度好,便于携带,但由于53式步枪和53式军刺本身就是一种过渡性装备,从1956年开始,部队用更好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自动步枪逐步替换53式步骑枪,53式军刺也...
三棱军刺,是一把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冷兵器,它曾经在多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给敌人带来了极大的恐惧和伤害,被誉为“放血王”、“缝不住”等盛名。它的名字就是五六式三棱军刺,它是我国在1956年根据苏联的SVT-40步枪刺刀改进而来的,它的刀身呈三棱形,每个棱上都有一条深槽,称为血槽。...
新中国军刺第一把利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军工专家们开始着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刺刀。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53式四棱军刺诞生了。这把军刺采用了向右折叠的安装方式,可以完美地配合53式步骑枪使用。它的整体长度达到38厘米,刃宽1.8厘米,采用高质量合金钢制造,在当时可谓是一把相当先进的武器。53式军刺...
有传闻称,联合国因中国三棱军刺过于凶残而宣布禁用。然而,在查阅相关官方记录后,并未发现任何关于此事的正式禁令。四棱刺刀:一场未尽如人意的实验 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苏联莫辛纳甘的四棱刺刀一度被战士们寄予厚望。这种造型别致的刺刀,凭借其独特的四面棱角设计,被普遍认为能在近身搏斗中发挥更大的威力。在...
当三棱军刺刺入目标时,棱形结构能够集中力量,使得穿透能力得到极大增强,而血槽的设计则进一步减少了拔刀时的阻力,使得连续作战成为可能。这种非寻常的设计,即不追求刀刃的锋利,而是通过精巧的结构设计来增强穿透力,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战斗理念。在实际战斗中,刺刀战往往发生在双方距离极近的情况下,此时穿透对手防护...
第三种:63式步枪刺刀 它是我国国产刺刀,采用折叠式设计。合金钢材质打造。该武器最牛的就是刀身设计为三棱刮刀式,如此提高刺刀的刚度、深度、力度等方面,由于性能实战单一,只能刺杀,无法满足战争多样化的需求,已成为折叠枪刺的传说,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第四种:81式刺刀 它类似匕首的形状,故而它即可当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