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大报告指出,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答:第一部。 3 《民法典》自 起施行。 答:2021年1月1日。 举报方式 鹤山市政法干警违法违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 4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 十九大报告指出,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原标题:《【队伍教育...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应当如何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如何通过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来推进人民美好生活这一新时代奋斗目标的...
17.___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8.___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___是当代中国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这实际上是要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之前,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表述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两者相比,十九大报告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由21世纪中叶调整为2035年,提前了十五年。这是建立在充分的依据之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实际从社会文明形态演变视角预示,“十四五”及未来15年中国处在从传统转向现代的关键期。从城市观察中国未来,运用新的理论与框架,发现新的动力与红利,把握新的趋势与格局,应对新的挑战与威胁,...
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追赶到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由此决定我国所要推进的科技进步不能停留在跟跑水平,不但要实现并跑,而且要在某些领域...
毫无疑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发展。没有发展,许多设想就只能流于空想。抓好发展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只有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解决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才能做大“蛋糕”供人民群众共享,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实现共同...
到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