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转向殖民扩张:英法联军战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俄国趁机割占领清朝东北的大片领土。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 战争削弱了神圣同盟,加速意大利统一(撒丁王国参战换取法国支持),并刺激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也由此让该地区成为世界上冲突最严重的地区,也一直影响至今。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是传统帝国与工业强国的...
克里米亚战争一直持续了两年五个月14天,范围除主战场克里米亚外,还包括高加索地区、巴尔干半岛、波罗的海沿岸、白海等地区。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大量新军事技术(蒸汽机铁甲舰、新式线膛步枪、爆破弹、堑壕战、电报通讯、战地医院、天气预报)和相关事物(战地记者、战地摄影报道)自此战出现。 不...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对军事学术、军事技术以及战争理念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场战争中,新式线膛步枪、蒸汽舰第一次出现,使战争成为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各军事强国在战后都加速淘汰旧装备,进行新技术军备竞赛。军事后勤体系在这场战争中也第...
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为俄罗斯同奥地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对于“东方问题”的矛盾,而这个“东方问题”的核心所在 就是奥斯曼帝国及其附属地。奥斯曼帝国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的交界处,经历着多方各种不同文明和宗教的融合和碰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整全的政治实体,而是处于...
克里米亚战争的起源 1853年10月20日,一个普遍被人忽视的地区——克里米亚,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此次战争的火种起源于对基督教圣地的控制争夺,其深层次原因却是大国间的权力平衡和领土争端。奥斯曼帝国在未能有效管理圣地的权益后,同法国就基督教圣地的宗教权利展开了争夺,俄国则不想放弃在东正教方面所拥有的优势...
1856年2月25日,为结束克里米亚战争而举行的国际和平会议在法国巴黎开幕。法国、英国、俄国、土耳其、撒丁王国和奥地利的代表参加,会议由法国外交大臣瓦列夫斯基伯爵主持,英国外交大臣克拉伦登勋爵、俄国的奥尔洛夫伯爵、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布奥尔伯爵等人与会。奥地利因为提出“维也纳四点”方案得以参加和会。俄国沙皇希望...
克里米亚战争发生于1853年10月至1856年2月,是沙皇俄国与英国和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的地区的控制权而发生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战争(1803-1815)之后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火遍及多个地区,因主要战事发生在克里米亚半岛,因而叫做“克里米亚战争”。 一、背景介绍 东方问题是这场战争发生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东方问题的...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 Crimean War 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
与几十年后发生的世界大战相比,克里米亚战争并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它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改写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催生出大量新鲜事物,如南丁格尔的医疗护理制度、近现代化的战争模式,中国、美国等远离欧洲的国家也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这场战争的影响。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