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明帝即位后下诏兴建的皇家庙院.光武帝刘秀在此降服了声势浩大的赤眉起义军十万余众, 从此奠定了东汉王朝二百余年的帝王基业。该庙是降伏赤眉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建筑 13+ 睡恣@M丶 4分 满意 一千多年前,光武帝刘秀在宜阳汉山脚下降服了声势浩大的赤眉起义军,即位后下诏,在汉山之巅修建了这座皇...
光武庙一直从属于嵩山少林寺管理,其庙宇在多次的修缮中,是在少林和尚主导下进行,诸如乾隆三十八年吴增福在《重修汉光武庙碑铭并序》的落款:“主持少林寺西廊比丘僧海龙,沙门净府徒真乐、真禹、真宝,孙如随、如敬、如应、如祥、如广、如藏仝立。
《柏乡光武庙》许及之 真人祠殿柏乡边,下马焚香我谒虔。思汉民心今戴宋,密祈兴运早中天。——南宋 范成大 (1126年~1193年)字致能、幼元,号此山居士、石湖居士。生于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名臣和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第,历任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
该庙是降伏赤眉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建筑,是古代宜阳八景中的“汉刹云山”。据《宜阳县文物志》中记载,光武庙原有山门五间,山门后还有一个照壁,正面砖雕“仙山琼阁”,背面砖雕“八仙过海”,照壁西边有鼓楼一座,东边有钟楼耸立,照壁后面两侧有各有石望柱一对,还有大殿5间,大殿前有清代碑楼2座,另...
📍位于洛阳市宜阳县三乡村汉山之巅的光武庙,是为纪念东汉光武帝刘秀而建的古建筑。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历经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包括山门、钟鼓楼、照壁及大殿等。🏛️光武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大殿前有清代盘龙石柱四方,两侧有碑楼两座,东西廊房各8间。大殿后为永乐宫,东侧依次是三官殿、祖师殿、子...
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有一个汉山,汉山之巅有一座光武庙。很有意思的是原来这里并不叫做汉山,因为建了光武庙后才叫的汉山。因为光武庙的光武指的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当年绿林、赤眉打王莽,打完王莽后就开始争江山了。最后刘秀亲率大军彻底打败赤眉军,收了樊崇。开启了东汉的光武中兴。而当年刘秀降赤眉...
河南省宜阳县的汉山上,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光武庙。这座庙宇位于汉山的顶端,自东汉明帝时期建造以来,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纪念光武帝刘秀的圣地,也是皇家庙院的一部分。刘秀,这位东汉的开国皇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功降服了赤眉军,并在山下擒获了十万义军,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
光武庙【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云台列像拱真人,野老犹夸建武春。不用剑锋能刜石,冰河一瞥已通神。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光武庙 宋代徐照帐闭炉烟聚,山龙帝者衣。真人元有道,社鬼忽无威。画剥金犹在,碑平字半非。鼓鸣村犬吠,祭罢数翁归。 作者介绍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
宜阳光武庙位于宜阳三乡乡,五花寺的后山顶上。从五花寺抬头便可望见山顶一排灰砖建筑,老乡告诉我们,这是汉光武帝刘秀庙。说起刘秀,公元25年以洛阳为都建立东汉,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从山脚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腰上有三个硕大的字:献玺台。想必这里面是有故事的。五花寺往光武庙有大路有小路,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