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 [ xiān zhǎn hòu zòu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iān zhǎn hòu zòu ] 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上奏朝廷。今多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出处 南北朝·刘勰《刘子》:“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例句 政府应该杜绝不请示而~的不良现象。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先礼后...
先斩后奏是一个成语,通常指臣子对皇帝的报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这就叫先斩后奏。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先斩后奏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先斩后奏的意思 先斩后奏含义解释 先斩后奏 [ xiān zhǎn hòu zòu ] ⒈ 指执法官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例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元曲选·窦娥冤》 英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act first and...
【成语】:先斩后奏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简拼】:xzhz 【解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
光绪八年出台的就地正法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放宽了先斩后奏的权力。地方督抚大员不再依照《大清律例》一边审讯一边奏报朝廷,或者直接处决犯人后再直接向皇帝奏明缘由,而是在确定匪徒证据确凿后,地方督抚大员直接处决犯人,只要将犯人的供词、罪状备案,迎接一年一度的刑部例行检查就行。为了避免地方督抚借先斩后奏之权,...
先斩后奏 成语(Idiom):先斩后奏发音(Pronunciation):xiān zhǎn hòu zòu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或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先行动再报告。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先斩后奏是一个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不按常规程序,不征求他人意见或事先准备,而是先行动再报告的情况。这个成语的意思...
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读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出处:《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 译文:我后悔没有先把晁错斩首再去奏请皇上认可。 例句:这件事,他没有请示上级就自作主张处理了,来了个先斩后奏。 近义词 先礼后兵 释义...
“先斩后奏”,原指封建时代的封疆大吏先将要犯处死,然后再上报皇帝。(斩,砍断,这里作处死讲。奏,臣下向皇帝报告。) 《汉书•申屠嘉传》载,汉初文帝、景帝时丞相申屠嘉,颇受文帝器重,威望相当髙。但是文帝死后,景帝信任内史晁错,申屠嘉的意见往往不被采纳。申屠嘉因此对晁...
1952年,大将陈赓来到了人民法院,指名要救一个人。他要救的人名叫沈毅,不久前被查出曾有过严重的贪赃枉法行为,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陈赓并不是一个徇私枉法的人,所以,他的到来让人民法院的干部们深感震惊。随后大家又得知,陈赓这次来,并非得到中央的命令,而是“先斩后奏”。那么,陈赓为什么要为沈毅冒...
先斩后奏,又被称之为就地正法。先斩后奏是一种死刑形式,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不用经过奏报复核就可以大开杀戒,处决人犯。在一些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场景。那么,真正的先斩后奏制度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人可以先斩后奏?以晚清就地正法制度为例,可以揭开这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