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资金首次突破10万亿元,增长3.6%,重点支持基层“三保”等领域。一般来说,“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其中,保基本民生,主要是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制定的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支出。保工资,则包括公务员、义务教育...
“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这是2022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具体含义如下: 保基本民生:主要是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制定的基本民生保障政策,涵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保工资:包括公务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等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工资附加等支出,确保这些人员...
清单财政部在最近表示,将会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国家“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清单,以明确保障项目和范围。这将使得具备条件的“三保”事项得以设定基本保障标准。在《中国财政》2024年第1期中,财政部长蓝佛安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透露了上述讯息。他除了重申强调了要确保“三保”责任,稳固基层“三保...
基层三保的运行情况并非直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具体规定,但基层三保的内容,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与社会保险制度紧密相关。以下是对基层三保内容及其运行情况的详细解释: 一、保基本民生 社会保险制度是基础:保基本民生主要依赖于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这些保险制...
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突破10万亿元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资金首次突破10万亿元,增长3.6%,重点支持基层“三保”等领域。 什么是基层“三保”? 一般来说,“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其中, 保基本民生,主要是按照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制定的基本民生保障政策...
“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中央财政始终将基层“三保”作为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并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各地加快财
在今天(2024年10月12日)的财政部会议上提到的“三保”指的是: 1. 保基本民生 2. 保工资 3. 保运转 这三项是基层财政保障的重要内容,确保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基本稳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当前基层“三保”总体平稳,但局部地区存在偏紧的情况。为了加强“三保”工作的保障,财政部将采取以下措...
关于“三保”支出顺序的调整,即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到“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一变化体现了政府在财政支出政策上的重要导向,旨在更加突出对基本民生的保障。 一、三保支出的基本含义 “三保”通常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三者构成了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
「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是基层政府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说直白点,一个乡镇政府只有实现「三保」,才有资格谈为人民服务。没钱开资,会影响政府效能;而没钱保基本民生,则会激起社会矛盾。专项资金用来做该做的事,本级财政赚的钱用来维持「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