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理学领域,动机与结果的重要性一直备受争议。这场争论主要围绕动机论(目的论)和结果论(功利主义)展开。康德伦理学坚持义务论,主张行为的价值在于其动机,即使结果不理想,只要动机是善的,那么行为就是好的。然而,边沁伦理学则更侧重于结果,认为行为的价值在于其实际结果,即只要达到了好的结果,无论动机如...
多重动机论——动机伦..一、引言:两种不同的层次论古往今来,众多思想家都从动机角度出发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按照动机的差异将人类行为划分为若干“层次”。总体而言,这些汗牛充栋的动机层次理论大致有两种范式:其一是“替代论”,其
伦理道德是指指导人类行为的一套价值观和准则,而人类行为的动机则是推动人们采取特定行为的原因。伦理和人类行为的动机互相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的社会和个体行为。 首先,人类的行为动机可以通过伦理观念来解读。伦理道德中的价值观可以激发人类的行为动机,例如道德中的原则,如诚实、公正和善良,可以激发人们采取道德正确的...
从理论的一面而言,关怀伦理反思了规范伦理的道义论、功利主义、美德论等,认为无法在理论上建构一个普遍的伦理原则;从实践的一面来看,关怀伦理认为具体的、即时的、不须理性推动的自然情感关怀,往往更为有效,并且一般情况不至于违背常识道德。这种一反规范伦理的观点,正是儒家和关怀伦理可以比较与结合的理由,因为儒家与...
◉ 孝道与动机论 这对联中一个重要观点是,在评判善恶时,应遵循内心动机而不是单纯物质表现的原理。对于孝顺,更应看重的是内心的动机,而非仅仅是物质上的表现。尽管富裕的人可能通过提供物质满足来彰显孝道,但贫困家庭同样可以通过纯粹的孝心来表达敬意。◉ 恶行与行为论 同样地,在评判恶行时,我们应依据具体...
伦理学:道德感的来源、动机与幸福一致性问题伦理,这一概念在哲学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关乎个体行为的规范,也涉及到群体间的共识。从个体角度看,伦理是个体人格的灵魂,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和人生观,即我们常说的“境界”。而从群体视角出发,伦理则是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如“公序良俗”,它...
美德伦理学的动机理论 对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方案的梳理与重构 李义天 内容提要道德行为的动机问题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为此提出了详细的论证方案。根据该方案,美德伦理学持有一种经过改造和扩充的动机概念,美德行为者被认为"出于品质”而实施正确的行动。
新教伦理与人性的动机结构 新教伦理与人性的动机结构 在世界范围内,宗教的正统地位都具有它的公共性和普遍性,不论它的力量是被削弱或是被强化,都必须使它的教义有助于同世俗要求的平衡,并在放任与统制、公平与道德、肉体与精神之间开辟一条便于人们辨认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新教伦理并不像东方宗教那样严格地作为封...
在伦理学中,强调行动的结果而非动机的原则属于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m),其核心观点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该行为导致的
论认为评价人的行为只能看效果,而不看动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 为进行道德评价的根据是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首先,没有一定的 动机,就不会有一定的效果。其次,动机和效果之间有着矛盾。因为 前者是主观的,而后者是客观存在。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动机和 效果有时也会出现相悖离的情况,即好的动机也可能产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