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注解】胃气沉衰,故手足厥而下利,厥止发热为胃气复,故下利必自止。见厥复利者,胃气复衰也。 【按】厥利发热往复,与少阳病寒热往来,同是正邪分争的形象,只以阴阳为证不同,故为候亦异。 【笔记】“伤寒”指太阳伤寒,“厥”乃谷气不达于四末。脾主...
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2# 任应秋 伤寒论第331条 《伤寒论语译》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串解】成无己云:“阴气胜则厥逆而利,阳气复则发热,利必自止,见厥则阴气还胜,而复利也。”成氏所说“阴气”代表机能的衰减,“阳气”代表机能的亢奋,生温机能衰减而...
1 伤寒,先厥后热,热必利止,此一定之理。见厥复利,此也为一定理(上条)。 重点说利,本条垂理,厥则下利,热必利止,见厥复利。 厥阴十二: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 先厥后热,利必自止。然热不可过,发热...
《伤寒论》第三百三十二条原文: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文意: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因厥阴阴虚引起的太阳经外感温热毒邪的厥阴病,外邪乘虚而入厥阴,途中历经各经脏腑,消耗各脏腑阴气,且阻滞经络,其温热毒邪留滞阳明胃腹;由于阴气被外邪阻滞,因而出现厥证;可是倘若各经脏腑阴气来复,则厥证自...
(原文)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试分析如下:对于本条之排序,有后世医家认为有错讹。实际当为,“伤寒,先厥而利者,后发热,必自止;见厥复利”伤寒为得病之由,先厥,先出现四肢厥冷,而利者,同时伴有腹泻。本条所述之厥利当属虚寒性质,是阳气虚衰,阴邪过盛的表现,所以...
《伤寒论》第331条辨:“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原文解释】伤寒,先出现四肢厥冷,同时伴有腹泻,而后发热,腹泻会自己停止,这是阴退阳进的表现。见以四肝肢厥冷,往往厥利并见。 如果是太阳伤寒表证的时候,腹冷,全都是恶寒,不会发热,应该是麻黄汤证,恶寒,体痛,脉又是浮紧。
寒极变热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其喉为痹者,热气上行也。 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利不止,必便脓血者,热气下行也。 热气下而不上,其喉亦不痹也。 清·吴谦 此承上条而详辨之,以出其证也。 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厥回利止,其热若退,为欲...
三四五:「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一般来说,伤寒就是表寒,可是厥阴证的时候,因为病毒已经进入到身体里面,看不到表证的,看不到发热恶寒,所以感冒有症状的,代表免疫系统很好。 伤寒,先厥,厥阴证的病人得到感冒没有症状的,一得到感冒,马上就昏迷过去了,后发热而利者。
第331条: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第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先厥后热,下利止,其病为欲愈矣。乃反汗出、咽中痛,是热邪有余,上攻咽喉,挟湿痰而为痹也。然既发热,即无汗而邪亦外出,所以利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