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根据2014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6号《财政部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该《准则》分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11章50条,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通知内容 中华...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 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 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 第三条 制定企业会计制...
新版应用指南对原先的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会计准则解释、准则应用案例、准则实施问答、年报工作通知等准则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与现行的基本准则及42项具体准则形成架构更加清晰、内在一致性更强的会计准则文件体系。我们将...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的部门规章规章。文件全文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 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基本架构 基本准则提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
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包括客观性、实质与形式一致、会计确认、连续性和谨慎性。 1.客观性:会计信息应基于客观的事实和证据,准确地反映经济事件,避免个人主观意见的偏见。会计人员应根据可观测的现象和证据进行判断和处理。 2.实质与形式一致:会计应关注经济交易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其法律形式。即使某项交易在法律形式上...
答:《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核心作用,是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等的制定依据,是由财政部部长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的, 属于部门规章。基本准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报告企业财务信...
199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其中,基本准则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