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全文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
【材料分析】 材料一“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可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解析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诗文原句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综上,本题答案为“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结果一 题目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答案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结果二 题目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2.分析写作方法“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两句从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3.理解文章内容“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理解文章内容、...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悲伤:为之悲伤。 ⒁输...
“行己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可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位古代官吏知耻知足知止的形象跃然纸上。 (1)青春的我们需不需要有知耻之心?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一:“行己 有耻”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从古至今无不例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可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位古代官吏知耻知足知止的形象跃然纸上。 材料二:行程40多万千米 ﹨骑坏6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足以绕地...
【题目】白居易的 《观刈麦》 :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