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双螺旋模型要点如下: ( 1 ) 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以右手螺旋方式绕同一公共轴盘。螺旋直径为 2nm ,形成大沟及小沟。 大沟一侧暴露出嘌呤的 C 6 、 N 7 和嘧啶的 C 4 、 C 5 及其取代基团;小沟一侧暴露出嘌呤的 C 2 和嘧啶的 C 2 及其取代基团。因此,从两...
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主链有二条,它们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以右手方向盘旋,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双螺旋构型.主链处于螺旋的外则,这正好解释了由糖和磷酸构成的主链的亲水性.所谓双螺旋就是针对二条主链的形状而言的.(2)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
答:DNA双螺旋结构的根本要点: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螺旋外表具大沟和小沟。 〔2〕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彼此以3 ′-5 ′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碱基环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环平面与碱基环平面成90°角。
结构简介 DNA双螺旋结构 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chargaff,1905-2002)测定了DNA中4种碱基的含量,发现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的概念。发现 双螺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 double helix)是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 于1953年提出的描述DNA二级结构的模型,也称为Watson –Crick 结构模型。模型要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相反的平行缠结,依赖成对的碱基上的氢键结合形成双螺旋状,亲水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而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
双螺旋结构是生物结构中常见的基本单元,在1953年,由年仅25岁的詹姆斯·沃森和37岁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的。发现 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者 1953年2月,沃森(Watson)、克里克(Crick)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结构要点 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具有下列特征。(1) 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形成右手螺旋: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上而下,而另一条链的3’-5’方向是自下而上,称为反向平行,它们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旋转而形成右手螺旋。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
答: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Watson 和 Crick 于 1953 年提出的 DNA 分子的结构模型。其主要内容如下:(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都为右手螺旋。(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双螺旋外侧,彼此通过 3'→5'-磷酸二酯键连接,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
DNA 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结构要点有: 双链反向平行,以右手螺旋绕同一中轴盘绕形成; 双链碱基互补配对,A与T配对,以两个氢键相连,G与C配对,以三个氢键相连; 双螺旋结构外侧为亲水性骨架,内侧为疏水碱基,表面含有一个大沟与小沟; 双螺旋结构横向靠氢键维持稳定,纵向靠疏水性碱基堆积力(范德华力)维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