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是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钱勰在元祐三年(1088)九月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2 - 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宋 苏轼 ...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通:樽)791 豪放, 送别, 友情, 慰勉 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注释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
诗句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场离别,多少况味!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送别的主题可以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古人迎来送往中,宴请话别,情深意重,举杯相祝,何以传达情谊,彼此即兴来一段诗词相和,寄托理想,双方互道珍重。在浩繁的送别诗词中,有一首词淡中有真味,平和隽永,意味深长。今天分享苏轼的《临江仙...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是一座旅店,我们都是匆匆过客而已。不要再愁眉不展,人生聚散,不过如斯,就让我们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聚散各西东呢?对于生死都可以超然于物外的苏东坡来说,眼前短暂的分离又算得了什么?相聚是欢喜,分散未必是别离。在这世间,我们渺小如尘埃,我们不过是这云云浮世的...
[译文] 人活一生,如逆水行舟般的艰难,而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人。 [出自] 苏轼 《临江仙》 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 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元祐三年,因...
苏轼的《临江仙》其实还体现了他送别好友时的内心活动,苏轼先在回顾中叙述了两人过去的交往和情谊深厚;月夜送别时对钱穆父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最后他又展望了未来,未来可期,这又是很旷达的境界与胸怀。在上下两片的结句中,苏轼都融入了议论,借助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形象的文学语言,不直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出处与字面意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出自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从字面上看,“逆旅”意为旅店,代表着人生旅程的艰辛与曲折;“行人”则是指人生路上的行者,寓意每个人都在人生路上不断前行。苏轼在此表达了自己与友人钱穆父同为人生路上的行者,共同经历着人生...
孤帆、淡月、微云等都增加了词中的惆怅之感。尊前不用翠眉颦这一句则突出了苏轼和钱穆父之间的高风亮节和超脱之态。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一句则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既有哲理性,又有豁达性。这首词是苏轼送别友人钱穆父的作品,词中既表达了对友情和品德的赞美和惜别之情,又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