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因为此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已经成长为新中国不可多得的外交家,让乔冠华第一次代表新中国在联合国这一国际舞台上亮相,意义重大而深远。乔冠华得知让他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后,激动异常。当时乔冠华的妻子、外交部长助理龚澎刚刚去世不久,乔冠华顾不上悲痛,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准备工...
说起来,乔冠华曾跟挪威那位驻华大使打了个赌,赌的是中国能不能进联合国。那时候,乔冠华心里其实没底,觉得中国进联合国挺悬的。可挪威那位大使呢,他倒是信心满满,认定了中国能进。巧的是,后来这位大使还调到联合国去工作了。这瓶茅台,其实是乔冠华之前打赌“输掉”的奖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乔冠华“输”得...
即便乔冠华向来以能言善辩著称,可“北乔”胡乔木在这方面同样毫不逊色。胡乔木态度坚决地讲道:“自1935年我在上海发表文学评论起,直至当下,我一直使用的都是‘乔木’这个笔名。甚至连我的爱人都为此更改了名字,叫做‘谷羽’。所谓谷羽,乃是取自‘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意境中的那飞鸟。”“各执一词,互不相...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战场上就传来消息,法国主动向德国人投降了。在这件事后,周总理还亲自赞扬过乔冠华,认为他的分析确实很到位,还表示他的分析能力确实非一般人所能够相提并论。就连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都感慨乔冠华此人所写的文章,可以比得上几个坦克师的战斗力。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抗战胜利后,...
双方都认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继续使用这个笔名。乔冠华认为自己姓乔,“乔木”之名与自己姓氏相符,且身材高大,也如同乔木般挺拔。胡乔木则认为自己早在十年前就已使用“乔木”之名发表文章,拥有优先权。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最终,他们决定请毛泽东出面调解。毛泽东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并没有简单地裁决谁...
在毛主席看来,这段“公案”并不难判,乔冠华本身姓“乔”,便可取“乔木”的前半部分,笔名也可以直接用原名“乔冠华”,称之为“南乔”,而胡乔木则可以在“乔木”二字之前将自己“胡”姓加上去,就叫做“胡乔木”,原名叫胡鼎新,称之为“北乔”。看到毛主席如此决断,二人都心悦诚服,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1983年,乔冠华因病去世。尽管他在外交领域有着卓越贡献,如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等,但因其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争议行为,他的葬礼办得相对简单,中央仅通过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简短的讣告。说到这事儿,乔冠华的铁哥们儿胡乔木,一脸认真地蹦出一句话:“这事儿,咱们得上心!”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1983年,乔冠华因病离世。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乔冠华曾出现过一些过错,所以他的葬礼举行得很简朴,中央仅让新华社发出了一则简短的讣告。在这事儿上,乔冠华生前的挚友胡乔木,很严肃地讲了这么一句:“得把这事儿当回事儿。”在那变幻莫测的时代中,乔冠华与胡乔木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革命情谊。【一、二乔之争】...
乔冠华和胡乔木都是江苏盐城人氏,两人出生仅差一年,并且先后考进了清华大学读书。年龄小一些的乔冠华,竟先一步迈入清华的大门,成为了“师兄”。16岁,同级中最年轻的学生,这足以证明乔冠华的天分。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德国留学,深入学习哲学。在此期间,乔冠华不光苦读专业内容,还密切关注着世界局势。他阅读了大量...
乔冠华回应道:“我是冠华。”毛泽东拍板决定:“这名字不错,往后你就叫乔冠华,还是姓乔。”话说当年,乔冠华这个名字的确定,可是有着这么一段故事。咱就说在那个时候,毛主席经过一番思考,觉得“乔冠华”这个名字挺好,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这一决定,也让乔冠华这个名字伴随他走过了后来的岁月。毛泽东跟胡乔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