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是:去做好的作为和去掉恶行都是纠正心中不正的事物。 出处:《王阳明四句教》。 原文: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译文: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
明代某学者提出为学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一观点( )A. 反映了阳明心学的精神追求B. 融汇了儒、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 )的观点。A.董仲舒B.王阳明C.朱熹D.李贽
解释: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答案 王阳明的哲学体系最重要的是“四句教”,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经历过百死千难...
心学要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具体解释如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这就是王阳明的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
王守仁的心学四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 A. 本原 B. 目的 C. 途径 D. 本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A. 董仲舒B. 朱熹C. 李贽D. 王守仁
【题目】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提倡此观点的人物是( ) A. 朱熹 B.
1《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 )A.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守仁 2【题目】《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守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