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三八大盖由于过于追求远距离射击精度,子弹穿透力太强,只要不命中要害,往往会造成并不致命的贯穿伤。很多抗日剧中主角身中数枪却没有立即断气的桥段其实并非毫无道理,三八大盖子弹杀伤力小确实是抗战中的共识。所以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中日哪种步枪更为优越。
“中正式”是德国毛瑟1924年式步枪的仿制版,最早与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组织生产,以取代「兵器谱」汉阳造。因“日记不败战神”得名,从生产的角度讲,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种制式步枪。说起来中国近代历史多多少少是有“毛瑟情节”的,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就不断引进、仿制毛瑟枪,1932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召开全国制式武器...
因为中正式和卡尔98K,两款枪都是在1935年同一年定型投产的,德国自己都还没有投产的武器其他国家怎么仿制呢?不过,中正式步枪和卡尔98K也确实关系密切,他们都来至于德国毛瑟M1924型卡宾枪。中正式是德国毛瑟公司将M1924授权在中国生产和使用的型号,而卡尔98K则是德国在M1924基础上再次改进和优化、衍生出来的更新型...
老套筒是三种枪中射击精度最高的,因为外套钢管形成浮置式枪管是狙击枪的技术。1904年汉阳造的步枪单纯将外套钢管理解成防止炸膛,为了防止灰尘最先将两层枪管焊接在一起,后来直接取消了套筒,所以射击精度大大折扣。老套筒只是年代仅远,并不代表性能就差。中正式步枪作为当时最新式的步枪在抗战中的效果是最差的,首...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中国工业的薄弱使得自主研发重武器成为难题,但轻武器如步枪的仿造却也在艰难中展开。国军期待的“中正式”骑步枪,其威力超越了日军的“三八大盖”,似乎在轻武器方面展现了不俗实力。然而,“中正式”步骑枪的生产之路并不坦荡,产量受限,始终未能成为国军抗战的主力装备。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中国于1935年8月完成了首批中正式步枪的仿制。10月10日,这款枪正式大规模生产,中国终于迎来了第一批自己的制式步枪。尽管产能有限,但它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决心,为将来抗击侵略者注入了新的动力。二、中正式步枪的"三大杀手锏"中正式步枪的出现,为中国抗日战场带来了全新的战略力量...
首先一点就是我们常说得枪身太短,由于日军的三八大盖太长,中正式步枪当时为了追求时髦采用的是“短管设计”,这就导致中正式步枪的枪身比三八大盖少了一大截,抗战时期的侵华日军身体素质是比较强悍,同时日军当时也有专门的刺杀课专门训练日军的刺杀术,因此在拼刺刀的时候中正式步枪明显比较吃亏。同时由于国军士兵...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正式”步枪正式登场。经过实战检验,该枪的性能还是比较优越的。枪管缩短牺牲了一定射程,但完全够用,携带更加方便。使用的7.92*57mm尖头子弹,初速高,射中目标后所造成的伤害大,威力远远高于日军的“三八式”。日军的“三八式”质量则要优于“中正式”,使用寿命更长。其射程...
外文资料中多称之为蒋介石步枪(Chiang Kai-Shek Rifle),或委员长步枪(Generalissimo Rife),这都不是正确的名称,正式名应为中正式步枪(Zhong Zheng Shi Rifle).民国26年(1937年)时,兵工署参照了德国工业准则,制订了“中正式步骑枪应用材料之规范”,统一规定了枪件名称、材料名称、各组件的化学成分及机械...
该枪才开始正式量产,比辽十三足足晚了十年。如果能够在1929年的时候,就确定辽十三为全国制式步枪,那么每年中国可以生产至少13万支新式七九步枪。哪怕是在九一八事变中失去了沈阳兵工厂,也可以在1937年前生产出约100万支七九长步枪,加上进口的部分短步枪,已经可以在全面抗战前实现步枪的自给自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