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际的东北形势非常复杂。强大的高句丽占据辽河以西,冀蒙辽交界处还有契丹人和奚人,隋朝在东北最重要的战略中心就是营州,当时称柳城郡。唐朝消灭河北窦建德后,也重视营州,这是唐朝经营东北的必经之地,绕都没地方绕。唐朝初年如果要解决高句丽,就必须重点建设营州,使之成为中原门户。唐朝刚建立的公元618...
营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东临辽海,西依燕山山脉,北倚漠北草原,南接中原平原。这个区位优势使得营州具备了链接东北和中原的重要性,成为了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门户。不仅如此,营州地区还是粮食和资源富集的区域,对于唐朝来说,掌握营州就意味着能够有效控制东北地区的粮食和资源,维持唐朝...
在隋唐时期,由于辽西走廊沿海通道尚未贯通,营州便成为了从中原通往东北、朝鲜半岛的必经之路。同时,这里还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末端,中亚、西亚等国的商人从北路草原丝绸之路一路东行,在营州与东北亚各势力进行交易。【初唐时期,营州在东北的地位堪比西域安西四镇】在李渊和李世民统治时期,众多中原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
在唐朝的东北边疆战略中,营州与幽州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分合。营州,这个位于今天的辽宁朝阳的重要军镇,因其地处渤海之滨,渔阳之地,而显得尤为重要。而幽州,即今天的北京,作为唐朝防护东北边疆的后方基地,其地位亦不容忽视。这两座城市在唐朝的边防体系中相互支援,共同构成了东北边疆的统一军事防御体系。从武德元...
营州(现辽宁朝阳),是隋唐两朝控制高句丽、突厥、契丹、室韦、靺鞨、奚、霫(xí)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关键区域,“地接六蕃”,也是初盛唐时期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中心。 营州地区早在5000年前就是人类文明聚居地,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周朝时期营州属于燕国,汉时首建柳城,东晋十六国时期为...
营州得名于山东半岛的营丘,营丘是齐国首个都城,五胡十六国前燕时期,为安置自青州渡海而来的流民,而设置了营州。在唐时期,营州,是控制契丹、室韦、靺鞨等民族的战略要地。大致来说,当时的东北各民族,室韦在内蒙大兴安岭一带,契丹在辽宁一带,粟末靺鞨在吉林一带,黑水靺鞨在黑龙江一带。靺鞨,即古之肃慎,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大唐的藩臣契丹部发生严重的饥荒,契丹部民生活窘困,迫切希望得到宗主国大唐的援助。但是,大唐在东北最高军政长官营州(治柳城,今辽宁朝阳)都督赵文翙不思抚恤,反倒加大了对契丹部民的盘剥力度,此举导致契丹部对大唐非常怨恨,反叛的情绪在急速酝酿。当年五月,契丹部贵族、营州契丹...
起初,营州都督府只负责辖制营州和辽州,而在贞观年间,这一职权扩展至七个州。营州都督府的一个特殊功能是容纳和安置周边各部族的亲唐势力。这些部族的首领若在当地无法立足,就能前往营州避难。唐朝为此设立了羁縻州,确保这些部族的安定和管理。 随着高句丽被唐朝彻底摧毁,东北的局势仍然错综复杂。安东都护府北方还...
隋、唐在东北的行政建制上,对东北区域历史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作用。唐玄宗曾用一句话道出了营州在东北边疆的重要性,其后契丹叛唐,营州失陷,导致唐政府对东北边疆民族失去了直接的统治,周边的各部族想要归附却无所依投,这引发了敌对政权的侵扰。这就显示出营州在唐王朝东北边疆统治中的重要地位和...
营州,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是唐朝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和交通枢纽。它地处东北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东临渤海,西接辽阔的草原,南界燕山,北靠白山黑水。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营州成为了连接东北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唐朝时期,营州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军事上,营州是唐军对东北地区的前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