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ST,ALT和AST均是肝功能检查中的项目,在临床上,ALT和AST偏高时,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治疗方法因病因不同而不同。 1、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ALT和AST偏高,如剧烈运动、短时间大量饮酒等,一般来讲,ALT和AST升高不会太明显,主要祛除了...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ALT/AST>1。AST升高,即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 (3)非病毒性肝病(乙醇性、药物性、脂肪肝、肝癌):ALT/AST<1。 (4)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活性正常或降低。 (5)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6)心肌梗死:...
AST: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 临床意义 ALT和AST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肝胆疾病:肝癌、肝硬化活动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和胆管炎、脂肪肝;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是三种酶,它们在血液中的活性通常用来评估肝脏健康和检测肝脏疾病。©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到50倍甚至100倍,但ALT升高更明显。通常ALT>300U/L,AST>200U/L,DeRitis比值小于1,是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重要的检测手段。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DeRitis比值小于1,若AST升高较ALT显著,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可能。
肝功能检查中,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何不同?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AST和ALT都是肝脏酶,它们在肝脏细胞内含量丰富,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ALT主要存在于肝脏,而AST则在肝脏、心脏、肌肉等组织中都有分布。因此,ALT的升高通常更特异地指示肝脏损伤。
AST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两者比值偏低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值略低于正常值下限,说明肝功能存在异常现象,需立即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治疗。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都是检查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临床上两者比值的正常范围是0.8-1.5。当两者比值低于0.8时,说明肝...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又称为ALT,是肝功能检查项目中的一项,主要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个指标,它的正常值是0-40U/L,如果超过40U/L,说明是异常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肝功能,比如谷草转氨酶、谷氨转移酶以及总胆红素 治疗方法 发病原因 疾病症状 治疗费用 太原中医肝病医院广告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75) 陆...
ALT是肝细胞受损的最灵敏指标之一。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又名:谷草转氨酶 AST也普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其中含量从多到少的依次是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AST在肝细胞中只有大约20%存在于细胞质中,约80%存在于线粒体中。 一般在肝细胞轻微受...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胞浆之中,当疾病导致肝细胞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释放增加。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当疾病导致肝细胞严重损伤,或是坏死时,AST的释放增加。ALT与AST的水平,都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而且损伤程度与指标成正比。但是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