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所以善于治国理政的人呢,对不守法的施以刑罚,对安分守法的不用奖赏。因此不用刑罚老百姓就能守法了。之所以不用刑罚而老百姓能守法,是因为刑罚重呀,刑罚重了...
《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不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 “故不赏善,而民善。赏善之不可也,犹赏不盗。故善治者,使跖可信,而况伯夷乎?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而况跖乎?势不能为奸,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国或重治,或重乱。明主在上,所...
《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 ) A. 主张立法为民 B. 强调有法可依 C. 关注法律实施 D. 重视赏罚并重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题干材料...
由材料中的“民本,法也”和“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等关键信息可知,商鞅重视刑罚以及法律的作用,即强调依法治国,严刑峻法,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的治国思想 考点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
张孟谈听了此话有何感想和反应,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孔子听说此事后说到:“这是善于赏赐啊!赵襄子奖励了高赫一个人而使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孔子对君臣之礼的重视不言而喻,但孔子和赵襄子一样,并不懂得什么是合理的赏赐。张孟谈有勇有谋,凭一己之力解晋阳和赵氏于危亡,理应接受首赏。高赫虽在赵...
《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元结 《辩惑二篇》 此条目已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 存证哈希: dee9890107ebe816e510b91f97d17185554b02b065477c0969660382fe93cdbd 数字摘要: 2dde0da55478eefb67ecd328d42665e2305de9ac8cff94ec3fa8607fb5d54e6b 作者标识: 905056c1ac 收藏 评论 30 评论...
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认为“赏善而不罚恶则乱, 罚恶而不赏善亦乱”。意思是:如果只奖励好的行为而
名句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释义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辩惑》)【译为】:只奖赏做好事的而不惩罚做坏事的就要乱,只惩罚做坏事的而不奖赏做好事的也要乱。意谓要有赏有罚,赏罚分明。 随便看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与其浊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