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说:不生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宗萨钦哲仁波切说:“人生中有太多假的离别,千万生中我不断回来。做你的丈夫,做你的妻子,做你的敌人,做你的朋友,做你家里的那只小虫子,作为食物被你吃掉。龙树菩萨说:我们不断地重逢,不生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不常亦不断”:众生认为有常有断:已有的法恒时存在,这是常;已有的法变成没有,这是断。然而诸法无生的缘故不会有一个实有的法存在,所以不常;没有实有的法存在就不会有它的灭,所以不断。 “不一亦不异”:如果诸法以自性而存在,则要么是一体要么是异体。然而诸法无生的缘故并无自性存在,所以不会成为...
当时我也是在学佛,很喜欢看这些佛学知识,当我看到这八部偈颂,就看不懂,但是内心又很想知道。于是我就去如梦寺,找了梦法师问问。 了梦法师当时正在晒太阳,我问他:师父,龙树菩萨的八部偈颂:“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怎么理解? 他没有说话,眯着眼睛。 我又继续问,他还是不说话。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道法得天成,缘起亦缘灭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过去心已灭,现在心无往未来心未至,人安心亦静一向迷本心,...
真心从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不去。 1、《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
提问: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怎么解释 - 回答:这句名为“八不中道”卖胡,是宣说真心体性。末学因得善知识摄受,略知一二:不生亦不灭:凡有生者,必有坏灭;唯有永不出生之法,才能常住不灭。真心从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
从因果关系上说有无,所能推论出来的现象不外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现象,这些都是由时空上因果相望而说的。8、真正的缘起说对八个方面都不能执著,因而提出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如果偏执生或灭等就等于无用的废话或不正确的戏论。而佛所说的缘起...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是印度著名的大乘佛教学者龙树,在其《中论》一书中所作的一个著名偈颂中的两句,其全文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在这里,龙树提出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普遍原则,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认识,不能采用任何偏执的态度,而是要断除两边,采取中道。龙树的这种...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生命的意义在于独自穿过悲喜,轮回交替、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途经繁华与萧瑟,品味喜乐与哀愁,似乎不必言说,于喧哗里保有静默,于五味杂陈里平静自处,天地相映,若空谷而素怀。岁月沉淀的风骨,意度天成,内心的沉寂,清冷、苍劲、孤傲,亦有一种隐隐的力量,结作心底...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颂词解释 现在宣讲,由于缘起世俗自性不生的缘故,观待圣者智慧,从“不灭”至“不一亦不异”之间,以不灭等八种差别为特点。泯灭故为灭,即刹那毁坏,称为灭。产生故为生,是指本性的有实法。中断故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