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张铎、翟翔、魏梦佳)“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展览22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400多面铜镜,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古铜镜展览。此次展览上展出了五面带有“中国”铭文的铜镜。“在中国文化中,铜镜具有警戒、自省的意义。”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
2021年4月22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校庆系列展览“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开幕,为清华110年校庆再添亮丽风景。据悉,此次展览以1958级校友王纲怀先后向母校捐赠的300余面中国古代铜镜馆藏为基础,在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的大力支持下,优中选优,共精选出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中国历代铜镜精品进行...
2021年4月22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校庆系列展览“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开幕式隆重举行,为清华校庆再添浓墨重彩。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策展人谈晟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铜镜捐赠人、清华大学顾问教授王纲怀先生家属茅昱,藏家代表赵梦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展览总策划杜鹏飞先后致辞。开幕式...
鸟纹形态则近似西方神兽格里芬。纹理细密,与晋系青铜器有近同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寄藏
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 · 2021年4月22日至8月22日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3号展厅 中国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器,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等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是体现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科技和民俗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
中国铜镜的制作,始于青铜时代,曾跨越了长达3000余年的历史,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因玻璃镜导致的技术革新而退出历史舞台。铜镜在古代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器,同时,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等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是体现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科技和民俗历史变迁的重要...
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特展 /战国/六山纹镜/27厘米/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藏 /战国/五山纹镜/19.4厘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寄藏 /战国/战国/花叶五山纹镜/16.6厘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花叶五山纹镜...
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特展 /北朝至隋代/四灵十二生肖铜镜/直径18厘米/广东榄菊大湾区艺术博物馆藏 /隋代/“菱花发镜水华月静”铭十二生肖纹铜镜/直径24.8厘米/个人藏品 /隋代/“淮南起照仁寿传名”铭四神...
🇰🇷人给中国历史人物建了个雕像 (鹅们栖息地小组)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最近我们读了同一本书小组) 学术|艺术史公开课/讲座&论坛合集 (文史与艺术小组) 让雕刻匠为我的墓碑雕刻一枝盛开的杏花——一些关注度较低的... (豆瓣句号小组小组) 非遗方面书籍推荐please (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小...
这批铜镜,不乏精品,可作为序列基本完整的珍贵标本,真实再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文化与艺术发展历程,不仅可满足于本校的教学、科研和展示之用,同时也是激发我们持续完善中国古代铜镜收藏体系和构建中国古代铜镜学术研究体系的动力,更是我们决定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