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姐姐是研三规培生,总结自己的生活,她说的是:忙——像陀螺,在不同的科室里转,在医院工作和毕业论文之间转,在一场又一场考试里转。规培生的身份,让她的姐姐有两重生活:在医院,她是“住院医师”,要照看13位住院病人,忙起来连请假都不被允许;科室每天都有手术,要有大手术,她作为助手得全程在场...
如果说高压、低收入是规培生的表象困难,那更折磨他们的是模糊身份。 “华羽萱们”看起来和医生无异:穿着白大褂,翻开病例,在病房穿梭。 以华羽萱所在医院为例,共有三个院区,均摊下来各有1000名医护人员,规培生身份的接近500名。 华羽萱把这情况告诉朋友,对方诧异的反应让她下意识反驳,“不然都是谁在干活,医院...
如果说高压、低收入是规培生的表象困难,那更折磨他们的是模糊身份。 “华羽萱们”看起来和医生无异:穿着白大褂,翻开病例,在病房穿梭。 以华羽萱所在医院为例,共有三个院区,均摊下来各有1000名医护人员,规培生身份的接近500名。 华羽萱把这情况告诉朋友,对方诧异的反应让她下意识反驳,“不然都是谁在干活,医院...
如果说高压、低收入是规培生的表象困难,那更折磨他们的是模糊身份。 “华羽萱们”看起来和医生无异:穿着白大褂,翻开病例,在病房穿梭。 以华羽萱所在医院为例,共有三个院区,均摊下来各有1000名医护人员,规培生身份的接近500名。 华羽萱把这情况告诉朋友,对方诧异的反应让她下意识反驳,“不然都是谁在干活,医院...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也不过如此:忙不完的打杂、写不完的病历,还没有临床经验。 直至她们面对病人,激发医生潜能。 3月9日,周六,华羽萱和学妹在科室内对着电脑输入病历,她们应对的是快满员的病房——40多位病人。 中途,有病人家属敲响了办公室的门,来询问病情。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也不过如此:忙不完的打杂、写不完的病历,还没有临床经验。 直至她们面对病人,激发医生潜能。 3月9日,周六,华羽萱和学妹在科室内对着电脑输入病历,她们应对的是快满员的病房——40多位病人。 中途,有病人家属敲响了办公室的门,来询问病情。
【#一群被规培困住的医学生#:写不完病历,忙不完打杂,收入不过三千】据时代周报:“要么熬过去,要么都白费。”25岁的研二规培生华羽萱选择熬下去。一年半前,她成为华中地区某医学院研究生,之后到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定点规培。接下来的许多工作,与诊疗无关,重复且琐碎——为病人录入入院信息;把医师口述的诊断录入电脑...
02规培生收入普遍较低,如华羽萱每月收入仅1500元,邹雪娇收入不到三千元,且需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 03由于规培生与医院间劳动关系模糊,导致规培生在面对病人时,身份认同感不足,容易引发负面情绪。 04然而,业内专家认为,规培制度对中国医疗行业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应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如缩短规培时间、提高薪资等。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也不过如此:忙不完的打杂、写不完的病历,还没有临床经验。 直至她们面对病人,激发医生潜能。 3月9日,周六,华羽萱和学妹在科室内对着电脑输入病历,她们应对的是快满员的病房——40多位病人。 中途,有病人家属敲响了办公室的门,来询问病情。 “医生,我父亲下周是不是要做检查?” “我看了报...
与此同时,规培生的收入微薄到令人心酸。邹雪娇,一个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规培的年轻人,每个月的收入不足三千元,这在高消费的大城市中几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华羽萱的情况更加严峻,她的收入只有1500元,即便是夜班和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补贴,也难以让她的生活有所改善。在这样的压力下,一些规培生选择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