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释义】三次受命每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是欠身前倾受命,第二次是弯腰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日走路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欺侮我。【解悟】党员领导干部唯有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请教,扑下身子诚心...
这句话的翻译为:受到一次任命就低着头,受到二次任命就曲背,受到三次任命就弯着腰,连走路也靠着墙走。 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原文是“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餍吾子,与女弗过。君曰:‘余使女,不曰女无能而曰如某矣夫。’对曰:‘臣之先,佐...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
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胆敢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出处 《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是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原文出处是该小说中的第二回。 这一句话出现在梁山泊晁盖败宋江率众烧死花荣防风林之后,众人重新开展搜寻并招募英雄之时。这句话是群雄头领晁盖在自己获救并重新回到梁山后,对于自己的重新立足点以及未来的决心的...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的理解 一、起源 这句话出自于《诗经·小雅·信南山》:“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这句话是描述劳动者的辛劳和坚毅。 二、深度阐释 这句话的第一层意思是在形容一个人在劳累之下,行动逐渐变得艰难和低垂,但仍然坚韧不拔,...
学习经典■ 原典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 释义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每一次都诚惶诚...
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④,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⑤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释义:三次受命每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是欠身前倾受命,第二次是弯腰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日走路也是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欺侮我。党员领导干部唯有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请教,扑下身子诚心向群众问计,才能跨越“满溢”之危,远离“骄娇”二...